雨果奖管理员因ChatGPT争议集体辞职,引发科幻界震动
近日,科幻文学界再度爆发了一场与雨果奖相关的争议,引发了广泛关注。据悉,2025年西雅图世界科幻大会的三位负责人——雨果奖管理员尼古拉斯·怀特、副管理员埃丝特·麦克卡卢姆-斯图尔特以及世界科幻协会分部主管卡西迪宣布辞职。 这场争议的起因是关于大会在程序参与者审核过程中使用了大型语言模型(LLM)——即人工智能工具,特别是ChatGPT。西雅图世界科幻大会主席凯西·邦德在4月30日的博客中解释,使用AI工具的唯一目的是为了通过输入被提名者的姓名来简化在线搜索流程,提高审核效率。她强调,除了姓名之外,没有其他数据被输入到AI模型中,最终的审核结果也由团队成员仔细分析确认。然而,尽管大会声明AI只用于这一特定环节,但此举仍引起了一些社区成员的强烈不满和质疑。 5月2日,凯西·邦德再次发表声明,为之前的不完全解释道歉。“我承认我的错误,并对造成的伤害表示深深的歉意。”她在声明中写道,并表示将采取措施改进透明度,确保今后不再发生类似问题。尽管如此,社会媒体上仍有强烈的批评声浪。更有甚者,至少一位雨果奖提名作者也对此表达强烈抗议。青年作家尤因·哈·李,在其作品《月光风暴》入选洛德斯塔奖(针对青少年文学的一种奖项)后,于5月1日在Bluesky平台上宣布撤回作品参选资格。他明确表示,对大会使用ChatGPT的做法感到无法接受。 面对争议的持续发酵,三位负责人在今天的联合声明中表示,他们希望通过辞职减轻这一事件对大会的影响。他们在声明中重申:“雨果奖的整个过程中未使用任何LLM或生成式AI。” 尤因·哈·李也在今日回应了File 770发布的最新消息,对三人的离去表达了尊重和感激,并遗憾情况发展至此。 业内人士认为,这起事件反映出科技应用在传统文化领域的敏感性和复杂性。AI工具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也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尤其是在涉及创作和评选的过程中。西雅图世界科幻大会作为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主办方需要更加谨慎地对待技术的应用,增强透明度和沟通,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现。这次风波也提醒业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伦理考量和社会共识。 西雅图世界科幻大会成立于1939年,是全球最大的科幻和幻想文学及媒体爱好者聚会之一。而雨果奖则是该大会颁发的最具声望的奖项,被誉为“科幻界的奥斯卡”。今年的大会将于8月13日至17日举行,雨果奖的颁奖典礼则定于8月16日。